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渤海
渤海,位于我国东部,平均深度仅有18米,深处也只有70米,甚至比赛里木湖、青海湖等内陆湖泊还要浅。
仔细看,其实是由多个海湾组成的一个海
黄河、海河、滦河、辽河等40条河流纷纷汇入渤海
曹妃甸岛正是因滦河北移而形成的一条状沙岛海滩,就在这在分分合合的大陆构造演化和循环往复的地质演变中,书写着跌宕起伏的传奇
在一百多年前的1917年6月17日,孙中山先生亲笔撰写的《建国方略》中,就已经在北方大港的规划蓝图上标出了曹妃甸的位置。他坚信凭借自然优势,若能与大陆连为一体,发展港口都市,“四十年其发达程度即使不如纽约,也等于美国费城的规模,成为欧亚路线的确实终点”。
《建国方略》关于“北方大港”的位置图
当年,孙中山还在地图上标出了一个小岛——“Sha-lui-tien banks”,即今天的曹妃甸
这些年来,曹妃甸人传承“特别能战斗”的精神底色,用火一样的激情,攻克一切前进中的困难,创造了中国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。
2021年,唐山港曹妃甸港区货物吞吐量达4.48亿吨,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,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港。
目前,曹妃甸已建成泊位100个,设立内陆港20个。2021年全区共完成进出口额583.2亿元,同比增长82.4%,占河北省进出口总量的1/9。
就在今年9月,载运39.02万吨巴西铁矿石的中国制造船舶“远津海”轮靠泊河北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,标志着40万吨级巨轮进出渤海深水航路“新通道”成功打通!
曹妃甸建区十年,沧海桑田,如今的她,不但是渤海明珠,也是渤海蓬勃跳动的心脏。
曹妃甸的“宝藏”是融入到生活里的烟火气,走近这里的热闹与风情,让我们一起揭开这颗渤海明珠的神秘面纱。
这里是看了也流口水的海鲜老饕之地,来到曹妃甸柔软而广阔的滩涂泥沙,缓缓平静的潮水,多条河流在这里汇聚,注入丰富的陆源物质,这正是曹妃甸海鲜鲜美过人的原因。
“海鲜上河图”在开渔后的曹妃甸码头缓缓铺开,餐桌上的清蒸梭子蟹、蒜蓉开背虾、椒爆花蛤、辣炒鱿鱼、清蒸鲈鱼、盐水皮皮虾……
但你若以为曹妃甸人只会吃海鲜,还是低估了他们的美食基因。曹妃甸的鱼耕文化源远流长,有着特色的渔耕文化遗产。
在曹妃甸,自古就有河豚繁育栖息,2018年,更是被授予“中国河豚鱼之乡(红鳍东方鲀)”的荣誉称号。
特色的河豚火锅、河豚肉饺子、红烧河豚等佳肴更是值得一试,那肯定是一场“舌尖上”不同寻常的体验。尝一尝“一朝食得河豚肉,终生不念天下鱼”到底是怎样的美味,让苏东坡都情有独钟。
现在的曹妃甸全区河豚鱼年产量1000吨左右,土池养殖产量更是占全国90%以上,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区级位列头位,可以说是“百味鲜属河豚,河豚鲜曹妃甸”。
漫步曹妃甸湿地,秋风徐徐,河湖丰满,芦苇摇曳。广袤的稻畦、芦苇,数条河流流淌其中,奔流入海,一幅水清景美的生态图正向我们展开。
曹妃甸坐拥具有国际意义的北方较大的滨海湿地,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,鸟类307种,每年有近百万只迁徙候鸟在此补给备飞。
弯曲的河道连通大小湖泊,像九曲回肠的亮线串起一颗颗明珠,一阵清风吹来,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随风摆动,延绵百里的平阔湿地上,鸟类不时从这里划过,打破一望无际的宁静。
在曹妃甸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互不惊扰,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片“鸟类天堂”。
寒来暑往、物换星移,渤海这片让人迷醉的海洋始终用温柔的海浪,用广博的胸襟,拥抱着曹妃甸每一寸沧桑变幻的热土。
2010年7月,习近平同志视察唐山时作出了“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、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、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”的重要指示。
曹妃甸头一批拓荒者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施工难度,18个月25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通航;
8年间,实现了吞吐量从0到亿吨的突破;
12年间,实现了泊位从5万吨级到40万吨级重载直航的跨越……
从一叶沙岛到世界深水大港,从一片荒滩盐碱地到现代化滨海城市,曹妃甸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。
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地,跻身于全国多个综合实力“百强区”榜单。
以渔耕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旅游景区多玛乐园获准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区外贸进出口总值336.3亿元,同比增长46.3%。
渔业总产量达到16.3万吨左右,渔业总产值达51.42亿元。
旅游总收入达到19.2亿元,获“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”称号。
发源于群湾的渤海,用丰富的资源灌溉了多彩的曹妃甸,让一代代建设者与开拓者把这里当做故乡,整合出这颗亮的渤海明珠——曹妃甸。